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杨可佳 摄)
中国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27日在北京表示,北斗三号在研制过程中攻克了100多项相关技术,实现了三项突破。
当天下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林宝军在会上介绍称,北斗三号在时频、星间链路和信号设计等三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第一项突破是在时频方面,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北斗三号突破了新型氢原子钟以及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这项技术也是决定整个导航精度的一个核心技术。这项突破让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使原子钟能够连续无缝、不间断地工作。
第二项突破是星间链路技术。林宝军表示,为了使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北斗三号全球首创突破了Ka频段这种测量型的星间链路技术。这项技术使所有北斗卫星连成一个大网,每颗星之间可以“通话”,可以测距,一星通、星星通,使卫星定位的精度大幅度提高。另外各个卫星的星载原子钟之间可以同步走,提高了整个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的精度。
第三项突破是在信号设计方面。北斗三号设计了全新的信号体制,在高精度的信号生成、信号播发以及设备稳定度等方面也获得了突破。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2.0版)》于2018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
冉承其介绍称,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北斗系统服务覆盖全球;定位精度为水平10米、高程10米(95%置信度);测速精度为0.2米每秒(95%置信度);授时精度为20纳秒(95%置信度);系统服务可用性优于95%。
其中,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置信度),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