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新闻专题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 > 大会动态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
时间:2018年11月4日-11月9日 地点:西安

一睹为快!带你了解中国古代导航文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08

  2018115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三届大会在西安开幕,会间同期举办了中国古代导航技术展。本次展览分为“钦若昊天 敬授人时”“慈石司南 牵星过洋”“计里画方 甄度四海”“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四部分,共展出20余件模型展品。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介绍,ICG-13大会期间专门举办该展览,一是为了让国内外嘉宾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导航文化与技术。二是以导航技术为纽带,展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国内外参会代表对中国古代深厚的导航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 


  观星授时、观星辨向、慈石司南、计里画方、牵星过洋……悠悠中华导航文化,带领我们踏上认识世界的漫漫征途。  让小编带大家领略深厚的中国古代导航文化。 

    

一、钦若昊天 敬授人时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很早就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了测时和授时的技术。 

 

  陶寺遗址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年代距今约为4100年。台座顶部有一个半圆形观测台,以观测台为圆心,由西向东方向,呈扇状辐射着存有13个土坑,可能矗立有13根夯土柱,古代人利用两柱之间的间隙来观测正东方向的塔儿山日出,并依据日光影推测出一年的12个节气。经与农历时间比较,并经实地模拟观测后确认,其测得的节气时令精确度很高。 

    

  西汉铜漏 

  漏壶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计时仪器,它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以水为动力运转的天文钟。台高约12米,宽约7米,最上层设置浑仪且有可以开闭的屋顶,这已具现代天文台的雏型,中层是浑象,下层是报时系统。这三部分用一套传动装置和一组机轮联结起来,用漏壶水冲动机轮,带动浑仪、浑象、报时装置一起转动。 

    

  登封观象台 

  登封观象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告成镇,用途相当于测量日影的圭表。高耸的城楼式建筑相当于一根直立于地面上的竿子,台下正北方的“长堤”则是一把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量天尺”。 

 

二、慈石司南 牵星过洋

  中国古代导航技术历经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是地磁导航和天文导航的方法,以及两类方法与地文导航的综合运用。 

  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现了磁石(亦称慈石)的指极性,并制作成指南工具——司南。后经不断改进,制成了更加灵敏、准确的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龟、缕悬指南针等。 

    

  司南 

  司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 

    

  指南鱼 

  使用指南鱼,比司南要方便、灵敏、且更准确。它不需要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即可,不管碗是否放平,碗中水面总是平的。由于液体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更加灵活。 

 

  指南龟 

  用木头刻成指南龟,将针插在尾部,但指南龟不放在水里,在木龟的腹部下方挖一小洞放入磁石,然后将木龟安装在光滑的竹钉上,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当其静止的时候,龟尾指南。 

    

三、计里画方 甄度四海

  测绘和制图学是导航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测量、测绘的各种工具,逐渐总结出测量、测绘和制图的各种方法,这些测绘、制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历代王朝社会治理及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制图理论,是西晋时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等问题。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其原理是利用齿轮差动关系计算道路里程。 

    

  指南车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利用机械传动系统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车辆,不论车子转向何方,车上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木人的指向。 

 

四、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首次开拓“丝绸之路”,史称“凿空之旅”。 

  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国和西域的贸易通道。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前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16年。唐天宝年间鉴真先后6次东渡,终于在公元754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海航线到达日本。 

  《马可波罗游记》中几处写道:元大都外城常有“无数商人来往止息。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 

  从古到今,导航技术为“一带一路”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西域记》成为世界著名的历史地理名著,《郑和航海图》在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国古代导航技术的辉煌成就,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先贤们基于导航技术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进步发展。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面向未来。当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蓬勃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助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为促进世界各国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走向共同繁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