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当着多家媒体记者的面,秀出自己佩戴的北斗时空手表,并为这款地地道道的“北斗造”打起了“广告”——
“这块手表看似很简单,却可以直接接收天上的北斗卫星导航信号,而且时间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50纳秒,应该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手表。”冉承其说。据他透露,目前该手表已经进入市场,而且销售得非常好。
当天,我国政府在卫星导航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发表,其中提到,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这意味着,未来北斗系统有望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
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这么一个听上去“高大上”的系统,真的会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吗?中国人的生活又何时才能真正进入“北斗时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只要你能想得到,都可以去应用”
在发布会上,冉承其说,北斗已至少包括“北斗放牛”、“北斗菜”等相关应用,另还有很多应用方式超出人们的想象。他说,在国家“双创”战略的指导下,北斗应用会催生新的业态、新的方式,将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度发展。
以“北斗菜”为例,这是卫星定位和物联网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一款应用项目。竹篮里看似普通的蔬菜,却都贴着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这些蔬菜是从何时何地采摘并运送而来的。冉承其说,目前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依托搭建的“北斗菜”网络平台已经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并逐渐获得消费者青睐。
他说,依托北斗系统的高科技实力,利用第三方平台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从中受惠。利用卫星定位,物联网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发挥了大作用。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技术产业的发展,北斗系统的基础产品已经形成了从芯片到终端,再到产业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正在呈现“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业态:在车联网上,北斗可以解决车辆安全情况报告,减少空载率;在船联网上,北斗可以实现应急救援、灾情预报、天气预报等;在物联网上,北斗也能够实现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等。
至于人联网方面,北斗也有望诞生关爱老人、看护小孩等应用。
用《国际太空》杂志编审庞之浩的话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太广泛了,只要你能想得到,都可以去应用。”
庞之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各行各业都可以运用北斗系统。在工程领域,北斗卫星可以提供精准定位的功能,通过测经度和纬度来保证楼房没有盖歪;在发电厂等需要较高时间精度的领域,北斗系统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发电厂输电发电同时进行。
白皮书为北斗应用画出了更好蓝图
无源定位功能是北斗系统区别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所在。冉承其形容这一功能为“收音机模式”。这一功能收到信号就能定位,还兼有有源位置服务和短报文通信特色应用,北斗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卫星进行交互,并使用“短报文”向其他用户发送120个汉字,快速进行位置报告。这一特色应用在通信手段不健全、不发达的地区极具优势。
冉承其说,目前我国沿海的4万多条渔船上都装了北斗的应用终端,如此一来,这些渔船就可以实现情况的通报、位置的报告、信息的交互。渔民在渔船装了北斗终端以后,手机可并网运行,大大满足了渔民海上通信的需要,为沿海岛礁、信息传输提供了条件,这些年得到了政府部门、渔政部门以及渔民的广泛欢迎。有渔民告诉冉承其,现在出海就放两个东西,妈祖和北斗,要拜就拜这两个,“可见北斗对他们有多重要”。
如此多功能、多元化的北斗系统如何保证其建设和应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冉承其说,目前北斗的应用管理思路可以概括为“三统三抓”。
所谓“三统”:第一是把各个系统、各个行业、大众行业的应用统筹起来;第二是统筹国内和国际的应用,把国内国外的各种需求、应用方式统筹起来;第三是统建设和应用,建设和应用是相互迭代。
具体举措包括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核心芯片、天线、终端、板卡等。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核心芯片、终端板卡、天线等的自主可控,并且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冉承其说:“我们现在最好的芯片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40纳米的工艺线。最便宜的芯片,已经比国际同类产品还要便宜,最便宜的芯片是人民币10元以内。”
在高精度应用行业,北斗也占领了中国主流市场。冉承其说,到今年4月,应用北斗技术的终端超过了2400万台,应用北斗作为芯片的手机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部。另外,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境内出货的智能手机,使用北斗芯片的超过30%。
据冉承其介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始终对推进北斗系统应用高度重视,并从法律层面给予支持。比如,2012年年底北斗系统正式提供服务,2013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把推动北斗系统的建设、应用和产业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紧接着,国家相关部门又专门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个省(区、市)、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标准,共同推动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列入正式立法计划,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也再次为北斗的应用画出了更好的蓝图。据冉承其透露,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着手打造全国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网,并将于今年年底提供试运行,试运行的精度可以到分米级,而建成以后的精度最高可以到厘米级。
他说,如果使用这个高精度应用来约车,消费者将无需靠电话不停地沟通还有多少米的距离,预约车辆可以直接开到预约者脚边;同时还可以满足泥石流变形监测、道路桥梁的监测、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驾驶员培训、驾考的培训等相关需求。“我想,高精度应用一定是北斗的特色服务,会带动整个位置服务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冉承其说。
北斗民用化还需进一步“物美价廉”
韩延超是信威通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斗项目负责人,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在北斗定位、北斗移动、“北斗菜”等方面均有所涉足。在他看来,北斗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以日常可见的老人走失问题为例,利用北斗系统实现的智能化养老社区,通过使用搭载了北斗系统的智能手环,这一问题有望变得不再棘手。
不过,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运用北斗系统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其中颇受人诟病的就是精度问题,企业在应用北斗技术时需要精益求精的“精度”,但目前看来,北斗卫星定位与其通信系统的精度还有待提高。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于资金。韩延超表示,企业应用北斗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发展项目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对不少企业来说,这样的资金是“天文数字”,仅依靠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对此也有同感,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物美价廉”是北斗系统市场化的需要,要实现民用化和大众化,必须让北斗系统的应用走入市场化轨道,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从技术环节上为其提供配套支持。但目前来看,技术上实现“物美价廉”仍是北斗系统急需攻克的困难之一。
“推广也存在困难,中国老百姓普遍熟知的还是GPS等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知之甚少。”韩延超说,这就为企业普及、推广那些搭载了北斗系统的相关项目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提高北斗系统的知名度至关重要。
杨千里说,北斗系统应用到民用领域不能仅靠政府推行,还需要相关企业共同努力。“要最终实现‘物美价廉’的目标,让广大用户‘用脚投票’选择GPS还是北斗系统,这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敏 邱晨辉 编辑:陈飚)